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薄鞍鸭t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奔t色基因是百年大黨的“根”與“魂”,是中國共產黨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碼。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高校育人的主渠道、思想引領的主陣地,將地方紅色文化資源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課,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思政課責無旁貸。
地方紅色文化資源所蘊含的豐富養(yǎng)分,是思政課教育教學不可或缺的資源,在思政課教學中有重要價值。首先,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中具有學術及實踐價值,并基于此產生了一大批相對成熟的學術成果,為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在思政課教學中的融入,提供了理論支撐。其次,探索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的模式、內容、原則、路徑,可以為西部地區(qū)高校的思政課教學融入提供可借鑒的模式。第三,地方紅色文化資源所蘊含的價值觀,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馬克思主義“五觀”方面的教學價值與實踐價值不可低估,對思政教學、人才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和歷史意義。
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在以下方面還可以加強力度。一是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在思政課程之間的有機銜接、教學整體性意識方面。如“思想道德與法治”課與“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都提及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內容,“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與“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在講解中國革命歷程的部分有所重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和“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又都提到了價值觀的問題。這些課程功能互補、相輔相成,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思政課教師對準確把握各門課程的有機銜接和教學要點存在一定難度,其結果是相似的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被反復講解,不僅延滯了教學內容,一定程度上消耗了學生對思政課學習熱情和主動性,導致教學成效不佳。二是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在思政課實踐教學有效利用和方法創(chuàng)新上還有一定的難度。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政課建設的改革創(chuàng)新方法上,提出了“八個相統(tǒng)一”,其中要求“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tǒng)一”,要求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以體系化、實效化、生動化、有趣化探索兩者的有機統(tǒng)一。其在實踐教學中的融入,在考核方式、有效參觀講解、師生安全、多部門協(xié)調聯(lián)動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難度。除此之外,地方紅色文化資源本身也存在著地域不平衡性,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方面存在差異性。三是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地方思政教學載體的創(chuàng)新度方面還需提升。當今時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互聯(lián)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深刻改變著人們的學習生活方式。因此,探索“紅色文化+互聯(lián)網”的有效融合,對于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如囿于資金投入、場地限制、資源開發(fā)與利用、學生管理、場館資源等原因,一些高校雖設置了相關教育專題網站,但其內容存在機械、陳舊等問題,網站維護更新較慢,不能很好地發(fā)揮線上資源的育人功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用好紅色文化,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保護好、運用好紅色資源,加強革命傳統(tǒng)和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賡續(xù)紅色血脈,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時代新風新貌?!备咝K颊n,尤其是西部地區(qū)的高校,可以從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和信息手段等方面,探討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的路徑,促進思政課提質增效,培養(yǎng)學生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西部建設者。
一是推動地方紅色文化資源整體優(yōu)化與一體化發(fā)展?!镀胀ǜ叩葘W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標準(2023年版)》提出“確保思政課各門課程有序銜接”,《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實施方案》提出“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好大中小學思政課”,之于筆者所在地區(qū),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教學也應立足“大思政”格局,重視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融入,具體方法可著眼于深化體制機制做整體性建設、完善一體化教學體系設計、試點的引領示范、數字化聯(lián)動等方面來推進。二是創(chuàng)新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實踐教學方式。把地方紅色基地、革命遺址的“活教材”轉化為思政課內容,讓思政課“活”起來;引導學生走出校園,開發(fā)特色鮮明的紅色研學線路,實現(xiàn)實地場景教學,讓思政課“動”起來;有效推動“行走的思政課”建設,讓思政課“走”起來。三是構建“紅色文化+互聯(lián)網”數字育人矩陣。要加強地方特色紅色文化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力度,豐富思政教學資源庫;要創(chuàng)新體驗式、沉浸式教育方式,有效利用虛擬現(xiàn)實(VR)技術,穿越時空與英雄人物、歷史人物對話,增強愛國意識和愛國情懷,教育引導學生做紅色基因的忠實傳承者、實踐者,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總之,地方紅色文化資源既是歷史的證明,又是民族凝聚力增強的生動教材,對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fā)揮著巨大的當代價值,高校思政教師應積極探索地方紅色文化融入高校課程思政的有效路徑,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王興旺系新疆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作者丁梅系新疆工程學院宣傳部助教,作者安嵐系新疆工程學院黨校辦副教授;本文系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文化潤疆邏輯下新疆大學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研究”(項目號:23YJA710016)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