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電影《小小的我》

在生活的舞臺上,我們都曾是懷揣夢想的行者,然而,當(dāng)命運的枷鎖沉重地套在身上,又有幾人能如電影《小小的我》中的劉春和一般,掙破禁錮,向著那束光堅定前行?
該片以患有腦癱的劉春和為中心,講述了他在為外婆圓夢舞臺的過程中,如何沖破身心的枷鎖,尋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標(biāo)的故事。劉春和的聲音堅定有力:“我要為外婆圓夢舞臺。”他目光堅毅、話語鏗鏘,帶著這樣的信念,踏上了艱難的逐夢之旅。在舞蹈室里,汗水如雨滴般從他的額頭滑落,他每次嘗試站立,肌肉便劇烈顫抖,可他始終緊咬牙關(guān),眼神中透露出不屈,舞臺燈光映照出努力的身影,他每次跌倒后重新站起,都是在與命運較量。
易烊千璽對劉春和的演繹,堪稱精湛。他通過細膩入微的表演,將劉春和的內(nèi)心世界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無論是緊皺的眉頭、緊咬的牙關(guān),還是緊握的雙拳、不服輸?shù)难凵?,都讓觀眾感受到角色內(nèi)心的痛苦與堅持。
影片中的外婆,是劉春和的溫暖港灣,她的一舉一動皆有愛意。她輕輕撫摸劉春和的頭,為他擦去汗水,眼中滿是疼愛;她陪著劉春和與疾病抗?fàn)?,嘴里念叨著鼓勵的話,給足了他勇氣。外婆的存在,與劉春和的困境形成鮮明對比,一個溫暖慈祥,一個艱難掙扎,卻又緊緊相依,這種反差讓祖孫情更加動人。
影片在講述劉春和的追夢故事之時,還深刻地展現(xiàn)了他與家人之間的復(fù)雜情感,特別是他與媽媽之間復(fù)雜而微妙的關(guān)系。媽媽對劉春和既有深深的關(guān)愛,又有難以言說的無奈與掙扎。兩人之間的互動,既有沖突也有和解,展現(xiàn)了家庭關(guān)系的多面性,也為影片增添了更多層次感。
影片對社會關(guān)于殘疾人的認知引人深思。劉春和雖然身有殘疾,但他從未讓這個標(biāo)簽禁錮自己。在舞臺上,他用自己的舞蹈向世界宣告:每個人都有追求夢想的權(quán)利,無論身體條件如何。對自由與平等的追求,成為影片的重要主題之一,讓觀眾在感動之余,也引發(fā)對一些社會現(xiàn)象的深刻反思。
影片的畫面和配樂為故事增色不少。家庭中昏黃的燈光,舞臺上絢麗的色彩,都清晰地映入觀眾眼簾,給人以視覺享受。配樂與情節(jié)相得益彰,當(dāng)劉春和在舞臺上舞動時,激昂的音樂響起,強烈的節(jié)奏好似在為他加油助威,讓觀眾的情緒也隨之高漲、沉浸在緊張而激動的氛圍中。在劉春和終于站上舞臺的那一刻,全場寂靜無聲,仿佛空氣都凝固了,他的身影在璀璨的燈光下顯得格外渺小,然而他身上由內(nèi)而外散發(fā)出來的堅韌與勇氣,卻讓他在這一刻顯得無比偉大。他就像一顆在黑暗中閃耀的星,雖然微小,卻足以照亮整個夜空。
《小小的我》不僅是一部關(guān)于夢想與堅持的電影,更是一次對人性光輝的深刻挖掘。它讓我們明白,無論生活多么艱難,只要心懷夢想,勇往直前,就能在黑暗中找到那束屬于自己的光,綻放出獨有的光彩,照亮自己,也溫暖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