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城市的文明溫度,往往藏在轉角遇見的書房里”
● “閱讀是最美的修行”
● “閱讀需要構建‘越參與越獲益’的良性生態(tài)”
一本書,能溫暖心靈;一間書房,能溫暖城市。
近年來,隨著全民閱讀的持續(xù)推進,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一間間有特色、有品質、有溫度的城市文化空間宛如繁花綻放。星羅棋布的城市文化空間給市民帶來了怎樣的新體驗?各地在建設城市文化空間,豐富城市文明內涵的過程中做出了哪些探索?未來,如何進一步推進城市文化空間建設,推動市民共享閱讀生活,形成人與城和諧相融的文化環(huán)境?圍繞這些問題,記者近日開展了走訪調查。
觀察 閱讀與生活共生
莫負春光美,讀書正當時。
4月14日下午,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qū)府青路街道怡福社區(qū)300號,臨街矗立的毛邊書局·桃蹊書院的白色外墻上,著名詩人流沙河先生題寫的“毛邊書局·桃蹊書院”幾個大字莊重古樸,木質方格窗框上剛長出新綠的爬山虎為書院平添了幾分生機。
走進書院,市民或在一樓的閱讀空間暢享閱讀之趣,或在二樓的美育空間欣賞城市記憶攝影展,或在三樓的研學空間品讀泛黃的古籍舊書中的歲月流轉。特別是三樓的研學空間,20余萬冊古籍舊書涵蓋社科、人文、地方史志等類別,其中僅關于巴蜀文化和四川省各區(qū)縣的縣志就有2萬余冊,成為傳承天府文化、巴蜀文明的陣地。
家住怡福社區(qū)的楊季曉是毛邊書局·桃蹊書院三樓的??停骸皶壕嚯x我家就幾分鐘路程,空閑時我常常會來這里,挑一本舊書,享受自己的悠閑時光,偶爾偶遇讀書會,還能聽知名作家、學者分享他們對于巴蜀文化、川菜文化、城市變遷的獨特見解?!?/FONT>
每逢周末,山西省太原市文瀛公園一隅,古晉陽八景之一的“巽水煙波”東側,一座灰瓦白墻的環(huán)形建筑,都會變成愛書人的聚集地。這里,便是融文化藝術、體驗休閑、傳播交流、創(chuàng)意景觀于一體的文瀛城市書房。書房由太原市天文館改建而成,自2022年落成那一刻起,便成為太原市民閱讀的理想去處。
“這里既能臨湖賞景,休閑小憩,又能靜心閱讀,我常常帶著孩子一起來看書?!?月19日的午后,太原市民盧睿捧著一本《太白金星有點煩》在文瀛城市書房看得入迷。
文瀛城市書房也是10歲的萌萌和小伙伴放學后的“第二課堂”,是正忙著準備考研的王檸的“自習室”,是附近的不少中小學校的課外閱讀實踐基地,是企事業(yè)單位的黨日活動基地……人們在這里學習和生活。
4月20日9時10分,安徽省合肥市亳州路與禹王亭路交會處,廬陽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三樓的暢和書院剛剛開門,便迎來了一波讀者。這間鑲嵌在廬陽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內的書院,藏書逾2萬冊,包括少兒閱讀區(qū)、青少年閱讀區(qū)、讀者活動室等功能區(qū)域,除提供基礎公共閱讀服務外,還打造了“主題出版物專區(qū)”,并長期開展四點半課堂、暑托班、閱讀分享沙龍等活動,以滿足周邊黨員群眾的文化生活需要。
“這是一處鬧中取靜,讓人心情舒暢的讀書好地方。”提起暢和書院,時常帶孩子來這里看書的楊先生告訴記者,孩子在這里不僅能靜心閱讀,還可以報名參加親子閱讀活動,周末可以學習國畫、書法,到了暑假,暑托班的志愿者老師會帶著孩子們做手工、學國學、了解科學,讓孩子們在閱讀與實踐中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社區(qū)書店的溫馨、公園書房的詩意、文明實踐陣地書院的多姿多彩……從四川盆地到黃土高原,從巢湖之畔到三江之源,這些遍布于城市大街小巷、公園廣場的文化空間,仿若一座座小小的燈塔,不僅為人們構筑起精神的棲息地,讓大家在閱讀中汲取知識,在交流中增進理解,在體驗中傳承文化,更以獨特的文化魅力,潤物無聲地塑造著城市的文明風貌。
探索 “閱讀+”帶來新體驗
點一盞燈,選一本書,城市之中,喧囂之外,靜謐中品味書香。那書頁翻動的聲音便是城市文明最深沉的呼吸。
從2014年到2025年,全民閱讀已連續(xù)12次被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在這樣的背景下,全國各地以文化空間建設為支點,持續(xù)推動書香城市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持續(xù)豐富城市文明內涵。
陜西省西安市,十三朝古都,既有鐫刻在古籍上的文明密碼,也有閃爍在云端的數(shù)據(jù)長河。在推進城市文化空間建設的過程中,西安市充分挖掘自身歷史文化資源,全力推動“書香之城”建設。在書院門歷史文化街區(qū)青磚灰瓦的明清院落里,有傳統(tǒng)線裝書修復工坊,也有沉浸式古籍數(shù)字化體驗館;在距離明代建成的關中書院十幾公里處,西安城市文化新地標長安書院圖書館已經開館;在距離百年易俗社二十公里的灞水之濱,城市文化新空間長安云科技文化綜合體、長安樂藝術中心昂然屹立;在西安碑林博物館,AR技術讓《開成石經》的碑文在手機端立體呈現(xiàn),深藏庫房的12萬件文物典籍化身“掌上圖書館”……一處處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空間,不斷刷新著市民游客的閱讀體驗,讓城市的文化肌理愈發(fā)鮮活。
與西安一樣,其他城市也在積極探索“閱讀+文化品牌”“閱讀+文明實踐”“閱讀+文化服務”等實踐模式,不斷引導群眾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以“閱讀+”清晰描繪城市文明的模樣。
冰雪,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最閃耀的名片。近年來,哈爾濱市積極打造“書香冰城 閱見夏都”品牌,不斷拓展城市文化空間,涵養(yǎng)城市文明新風尚。以哈爾濱南崗區(qū)新華書店為例,書店通過“書+”模式,探索教育與文化融合、閱讀與實踐相促進的新路徑,推出“知新國學講堂”等品牌活動,讓市民在與文化名家、本土優(yōu)秀作家的互動中,不斷增強城市文化認同感與歸屬感。
青藏高原東北部,青海省西寧市將城市書房建設作為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重要載體,立足“全民閱讀、文化交融、共建共享”的發(fā)展理念,通過引入優(yōu)質文化服務資源,構建起集文化閱讀、非遺體驗、公益電影放映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服務平臺,以沉浸式體驗、互動式參與為特色,深化服務內涵,提升服務品質。
南海之濱,海南省??谑幸劳行聲r代文明實踐陣地,不斷推進“書香??凇苯ㄔO,以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滿足不同年齡層次、不同閱讀愛好的市民需求。近日,在??谑协偵絽^(q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益·書香瓊臺”丘浚詩集主題閱讀活動現(xiàn)場,資深閱讀推廣人雯清以“海南雙璧”之一、理學名臣丘浚的小故事為切入口,引導小朋友認識丘浚,在孩子們心中播種熱愛歷史、傳承海南歷史文化的種子。
高品質、有特色、有溫度……隨著城市文化空間建設的不斷推進,書香氤氳中,城市生活更加美好,人民的幸福感成色更足。
未來 人與城的和諧相融
閱讀是現(xiàn)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如何進一步推進城市文化空間建設,推動市民共享閱讀生活,形成人與城和諧相容的文化環(huán)境?
“閱讀是最美的修行?!痹谵r工黨四川省委會副主委、四川省文聯(lián)副主席寒露看來,閱讀不僅是獲取知識、啟迪智慧的重要方式,更是培養(yǎng)道德、傳承文明、提升國民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耙蛔鞘械奈拿鳒囟?,往往藏在轉角遇見的書房里。”寒露談道,近年來,她發(fā)現(xiàn)不少城市因為那一座座矗立在街角公園的書院、書房,平添了不少“文化味兒”,這令她十分欣喜。“這些散落在城市各個角落的閱讀空間,有的面積并不大,但依然為愛書的人提供了一處心靈的棲息地,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提升著人們的氣質?!焙督ㄗh,積極推動“15分鐘閱讀圈”建設,讓城市文化空間像毛細血管般滲透城市的街巷肌理,嵌入生活場景,讓人們在逛街、散步、買菜、等車、工作等間隙與書籍不期而遇,以脈脈書香浸潤心靈,涵育城市文明。
“閱讀到了一個新的時代,要以技術賦能,打破閱讀的時空限制?!鄙轿鞔髮W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教授周亞告訴記者,隨著5G、人工智能(AI)、增強現(xiàn)實(AR)、虛擬現(xiàn)實(VR)、云計算等新技術的普及,閱讀已經不僅僅是翻開一本書,而是呈現(xiàn)出更加多元化的面孔,要充分運用科學技術,推動閱讀普及。他提到,可利用科學技術將閱讀與虛擬場景結合,讓歷史經典故事、古典詩詞從文字躍入現(xiàn)實,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科技的加持下“活”起來,從而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文化空間要真正‘長’在居民的需求上?!泵厱帧ぬ阴钑褐骼砣烁堤毂笳J為,城市文化空間建設既需要政府部門對文化事業(yè)的支持與關注,也需要空間自身做好服務。要做好服務,最重要的便是要調研當?shù)氐娜巳航Y構,了解群眾需求,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特別是要關注“一老一小”需求,通過“閱讀+研學教育”“閱讀+老年大學”“閱讀+社區(qū)院落書屋”等,為大家?guī)沓两介喿x體驗。
“閱讀需要構建‘越參與越獲益’的良性生態(tài)。”“中國好人”謝紅芬一直致力于推廣閱讀,她認為,城市文化空間可推行“閱讀積分”,人們每借閱一本書、擔任讀書會領讀人等均可獲得閱讀積分,憑積分可以兌換博物館門票、劇院優(yōu)惠券、公交車優(yōu)惠等,也可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積分實現(xiàn)通兌,讓人們在參與閱讀的過程中“反哺”日常生活。她還建議,加大閱讀領讀人培育力度,建立善讀書的“模范好人領讀人隊伍”,通過線上線下薦書、分享閱讀感受等,讓大家在模范好人的引領下,養(yǎng)成閱讀好習慣。她也希望,家長能常陪孩子讀經典,以家庭文明促進城市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