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班瑪縣是一片浸潤著紅色基因、承載著千年非遺的沃土。近年來,班瑪縣以文化為筆,以創(chuàng)新為墨,繪就了一幅“紅色引領、非遺傳承”的多彩畫卷。
紅色基因薪火傳
“紅色是班瑪?shù)母},更是我們奮進的動力?!卑喱斂h委常委、宣傳部長昂欠才讓在接受采訪時,語氣中充滿自豪。班瑪縣的“紅軍溝”,是長征時期紅軍途經(jīng)青海的唯一歷史見證地。1936年7月,3萬余名紅軍將士踏上了班瑪大地,在這里行軍、休整、籌糧等,活動了20余天。其間,為當?shù)氐牟刈迦罕妭鞑ジ锩庾R、弘揚革命精神,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英勇事跡。
近年來,班瑪縣委、縣政府深挖“紅軍溝”資源稟賦,將紅色文化與民族團結、鄉(xiāng)村振興深度融合,依托“三色班瑪生態(tài)文化旅游季”“踏尋先輩足跡、賡續(xù)紅色力量”紅色論壇等活動,班瑪年均吸引游客超8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7000萬元。
一場劇讀懂班瑪千年
“從小在班瑪長大,沒看過這么震撼的??!”網(wǎng)友“高原雄鷹”在社交平臺激動留言。2024年8月,大型情景劇《阿爸是樹 阿媽是河》首演,以“家園—解放—建設—時代—邁進”五幕篇章,串聯(lián)起班瑪從先民遷徙到鄉(xiāng)村振興的壯闊史詩。
劇中,黑陶制作、銀器鍛造等傳統(tǒng)技藝通過舞蹈《部落》生動呈現(xiàn);水電站建設與生態(tài)保護的矛盾在《森林與河流》中升華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哲學思想;尾聲《邁進》則以“阿爸是樹,阿媽是河”的隱喻,謳歌高原兒女的堅韌與希望??倢а萃嘎?,紅軍戰(zhàn)士何世安的真實故事催人淚下——他因重傷被牧民收留,康復后毅然重返戰(zhàn)場,臨終前將一枚紅星徽章贈予救命恩人。這段歷史被搬上舞臺后,觀眾席中不少老人潸然淚下:“這就是我們的祖輩??!”
格薩爾史詩唱響新時代
在班瑪,“盛開在草原上的非遺之花”格薩爾史詩早已融入百姓生活?!拔覀儾粌H要保護,更要讓非遺傳承下去!”班瑪縣文化館館長才旦介紹,班瑪已建成9家藏戲團、5個史詩童聲合唱團,形成“地區(qū)有綜合館、項目有傳習所”的立體網(wǎng)絡。
創(chuàng)新是傳承的關鍵。馬尾釘線繡唐卡技藝被開發(fā)成香包、手機殼等文創(chuàng)產(chǎn)品;《格薩爾藏戲展演》和“尼那音樂節(jié)”專場演出,讓古老藝術煥發(fā)現(xiàn)代魅力。更令人振奮的是,通過“千人培訓”計劃,300余名牧民成為非遺傳承新生力量,非遺進校園已是常態(tài)。
今天的班瑪,紅色精神與非遺交織,傳統(tǒng)技藝與現(xiàn)代創(chuàng)意碰撞。正如情景劇主題曲所唱:“阿爸是樹,扎根高原守望春秋;阿媽是河,流淌希望滋養(yǎng)萬物?!卑喱?shù)墓适?,是文化的覺醒,更是民族的禮贊。在這里,每一寸土地都跳動著文化的脈搏,每一個身影都閃耀著奮進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