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上村家門口就業(yè)基地。

“家門口”食堂就餐。

房上村村景。

房上村村景。
仲夏時節(jié),自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城區(qū)出發(fā),沿徐賈快速通道駛入轉型大道,再向西行約1公里,便來到了橘瓦白墻的房上村。
近年來,房上村堅持“產(chǎn)業(yè)強基、治理塑形、文明鑄魂”的發(fā)展思路,以多元舉措為民惠民利民,村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高。今年5月,房上村榮獲第七屆全國文明村稱號。
“家門口”實踐 舉步即至
在房上村一組與四組之間,有一座“幸福里小院”。這座由村集體老農機站蛻變而來的院落,便是房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第一實踐點。
走進小院,愛心理發(fā)區(qū),志愿者手中的推剪輕靈舞動,為一位大爺理出清爽的發(fā)型;愛心洗衣區(qū),洗衣機輕快運轉,志愿者正細心熨燙衣物;書法室內,墨香氤氳,幾位愛好書法的村民凝神運筆……68歲的孟現(xiàn)才是“幸福里小院”的???,他笑著說:“一得空就來,練練字,跟老伙計們嘮嘮嗑,心里舒坦!”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房上村黨總支書記劉光付介紹,近年來,房上村通過盤活集體用房、租用村民閑置住房等方式,打造了4個“舉步即至”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實踐點觀影休閑、棋牌娛樂、家門口就業(yè)等服務功能齊全,義診理發(fā)、草根秀演出、榜樣服務、晚間影院等文明實踐活動長年不斷。
“實踐點冬有暖氣、夏有涼風,瓜子水果常備,功能場所常用,村民都愿意來?!眲⒐飧缎χf,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文明鄉(xiāng)風,在實踐點的煙火日常中悄然生長。
“家門口”就業(yè):助民增收
毛絨玩具縫制、線束加工、煎餅制作……房上村村委會北側,由村里的閑置幼兒園改建而成的家門口就業(yè)基地一片繁忙。
“早上送完孩子上學,走路10分鐘就到基地?!弊哌M家門口就業(yè)基地機工縫制間,35歲的村民李蘭正在縫制毛絨玩具,“在這里上班,時間自由,家顧上了,地沒荒,每個月還能有兩三千元的收入,日子更踏實。”
為加快推進鄉(xiāng)村振興,解決村民既富“腦袋”,又富“口袋”問題,房上村聚焦寶媽、無技能人員和弱勞動力等低收入群體,于去年10月打造了集就業(yè)、休閑、娛樂、研學于一體的家門口就業(yè)基地?;赝ㄟ^統(tǒng)一培訓、統(tǒng)一供貨、統(tǒng)一制作、統(tǒng)一結算的“四統(tǒng)一”管理運作,提供就業(yè)崗位,讓村民實現(xiàn)就業(yè)、顧家、務農“三不誤”。此外,基地還設置了兒童娛樂、家門口課堂和暖心助餐等服務功能,免去就業(yè)人員后顧之憂。
“基地吸納帶動本村和多個周邊村100余人就業(yè),村民每月增收900-3000元?!眲⒐飧缎χf,特別是本村70歲左右賦閑在家的老人在基地靈活就業(yè),不僅增加了他們的家庭收入,還融洽了婆媳關系,助推了鄰里和諧,拉近了黨群干群關系。
除了家門口就業(yè)基地,房上村還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第二實踐點,設立了家門口就業(yè)服務站,在高粱稈蓋簾、八角饃盤、寶寶虎頭鞋等特色手工制作的基礎上,拓展提供美甲點鉆、毛絨玩具縫制和燈鏡球貼片等手工制作項目,解決了30余人就業(yè)問題。
“家門口”食堂:傳遞新風
“出餐了!”正午時分,伴隨著一聲吆喝,房上村“家門口食堂”飄出陣陣飯香。豆腐燉肉、冬瓜蝦米、雜糧粥……老人們三五成群圍坐在一起,一邊享用著葷素搭配的可口飯菜,一邊聊著家常?!斑@熱乎飯,走幾分鐘就能吃上,閨女在外打工也放心?!?3歲的村民孟現(xiàn)珍笑得合不攏嘴。
“食堂菜譜每周更新,采取套餐服務模式,基本套餐為一葷一素一湯。”劉光付介紹,食堂為特困供養(yǎng)人員、90歲以上老人、重點優(yōu)撫對象及烈屬等免費提供午餐,為70歲至89歲老人提供特別優(yōu)惠,80歲至89歲老人每餐收2元,70至79歲老人每餐收3元。對于行動不便無法到食堂就餐的村民,村里還組織志愿者每日為其提供免費送餐服務。
更值得一提的是,“家門口食堂”還積極探索市場化運營模式,為周邊7家企業(yè)配餐送餐,年均增收約30萬元,為食堂持續(xù)運轉注入“活水”。
“家門口食堂”所在地,也是房上村的移風易俗大廳,大廳墻上,“文明操辦紅白事標準”赫然在目:宴請規(guī)模不超過20桌,宴席標準不超過800元,賓朋隨禮不超過500元……“村民可以在這里置辦酒席、舉辦婚禮?!狈可洗寮t白理事會理事長李忠普介紹,移風易俗大廳自2019年建成使用以來,共承辦紅白事160余場,每年為村民節(jié)省50余萬元,有效遏制了攀比浪費之風。
依托移風易俗大廳,房上村還定期開展電影放映、道德講堂、“賈汪草根秀”、相親會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臻g承載的功能日益豐盈,文明新風的種子在活動中悄然播撒。
從“幸福里小院”的貼心服務,到就業(yè)基地的忙碌身影;從家門口食堂的暖心餐食,到移風易俗大廳的文明新風,房上村以“家門口”為筆,繪就了一幅物質與精神共富的幸福圖景。村子美,生活富,精神足,好日子就在“家門口”,成為房上村村民幸福生活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