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通過把德育有效融入到其中,可以拓展德育途徑,進一步提高德育效果。教師們在把德育融入語文教學之中時,必須以良好德育理念為引導,找到學生日常生活與教學之間的關系,并在閱讀活動、寫作活動等諸多環(huán)節(jié),選擇恰當?shù)姆椒ò训掠谌氲浇虒W中,并科學利用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功能,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奠定基礎。
一、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融入德育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化學習意識,讓學生從生活中學習語文知識,體會語文知識的魅力。語文教材中有著很多描寫日常生活、表現(xiàn)真摯情感的文本。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自主聯(lián)想以及播放多媒體畫面的形式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結合生活經(jīng)驗進行情境的體會與感悟,以此融入德育。例如,在學習《慈母情深》一文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多種情境融入德育。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如在閱讀“空間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壓抑”一段時,教師可以播放工人在工廠里工作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結合本段內容闡述畫面內容。學生能夠直觀體會到作者母親工作的辛苦,以及工作環(huán)境的惡劣,并能夠聯(lián)想到自己家長辛勤工作的場景,增強體諒父母、尊重勞動者的意識,以此實現(xiàn)思想教育。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經(jīng)歷聯(lián)想的方式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例如,在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后,引導學生拓展練習:在本文作者看來,愛有兩種表現(xiàn)形式,你在生活中有過類似的感受嗎?先說一說,再寫下來,以此讓學生更深一步地體會到在成長過程中父母表達愛的方式或許不同,但出發(fā)點卻都是對孩子濃濃的愛。
二、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小學語文教材中也蘊含著許多與德育相關的內容,這也是很重要的德育學習資源,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深入挖掘課本中與德育相關的信息,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更深入地學習課本中所隱藏的德育元素,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例如,在教學一年級教材“我是中國人”這個主題單元時,教材展現(xiàn)了天安門城樓前五星紅旗迎風飄揚、56個民族團聚一起的美好場景。秋季學期開學不久后便是國慶節(jié),這時,教師可在課堂上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為學生們發(fā)放有關少數(shù)民族的知識卡,向學生們介紹中國的少數(shù)民族的相關知識與民俗風情等,讓學生可以對中國的各民族有更深入的認知與理解。
三、提供優(yōu)良的教學環(huán)境,營造學習氛圍
小學階段的孩子們,正處于教育啟蒙階段,對新穎的教學模式有著充分的好奇心。所以老師們在課堂教學時可以利用新媒體資源,借助先進的教學設備幫助他們改變課堂形式,結合新教材內容,使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氛圍,從而建立高效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教室是學生掌握知識的主陣地,在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中,能夠促使他們培養(yǎng)出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輕松愉悅的課堂里,能夠充分地開發(fā)自身潛能;在老師的平等對待、悉心指導過程中,他們能夠體會到學習的進步,更能夠提高自身的責任感,從中得到學習所帶來的樂趣。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有時課堂教學內容會顯得單調沉悶,老師可以運用課前一分鐘,向學生講解一個有關道德方面的小故事,以拉近學生同老師之間的距離,提前活躍課堂氣氛,對老師而言,有助于加快教學步伐,提高教學效益。
四、根據(jù)課文制訂德育目標
在教授每一篇文章之前,教師需從不同的角度討論德育的內容,明確作者想要達到的德育目標,然后進行教學。例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各種圖片,讓學生了解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感受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魅力。教師再向學生講解圓明園被毀時的過程,再為學生展示火燒圓明園的相關影像資料,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讓他們明白振興中華的責任感。當學生愛國情感被點燃后,教師可以立即帶領學生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
通過及時根據(jù)學生群體的成長情況和學習訴求,對德育工作融入路徑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進,教師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實現(xiàn)對于德育知識的認知,為學生群體身心健康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